蜈蚣草
Pteris vittata L.
PterisvittataL. Sp. Pl. 2:1074. 1753.
根状茎短,横卧或斜升,先端被鳞片;鳞片狭披针形,幼时白色带绿色,老时棕色。叶长(20~)40~120(~150)cm,近生或近簇生;柄长 3~25cm,暗禾秆色或棕色,通体密被狭披针形或线形鳞片;鳞片伸展,毛状, 老时易脱落;叶柄顶端不分为三枝;叶片倒披针形,通常长 40~100cm,中上部最宽处为 25~40cm,奇数一回羽状, 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形但较长,中部以下的羽片向基部逐渐缩短,不分叉;侧生羽片条形或披针形,绝不为篦齿状分裂,20~30(~40)对,多数对生,少数互生,平展,无柄,条形,中上部羽片长 13~20cm,宽 0.5~1cm, 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为偏斜心形,不育羽片边缘有极浅的锯齿,能育羽片边缘全缘;基部羽片缩短为耳状,不分叉;不育羽片的叶脉分离,小脉 1~2 次分叉,小脉先端直达叶缘形成小齿;能育羽片的叶脉先端为一边内连接脉连接,无假脉;叶片干后纸质,绿色,叶轴远轴面被多细胞短毛,近轴面上有短毛或毛状小鳞片,老时易脱落;羽轴禾秆色,远轴面多少有短毛,近轴面的狭边无啮蚀状小齿,有凸出而无纵沟,无刺。孢子囊群生于裂片边缘,裂片顶部不育,线形。
产地:南澳(邢福武等 10518,IBSC)、仙湖植物园(刘小琴等 01277)。各地常见,生于村边或林缘路边石隙,海拔 50~700m。
分布:秦岭以南各地区和台湾。旧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
用途:全草药用,有祛风、除虫之效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1卷 2页
6718
6718
图 80 蜈蚣草 Pteris vittata
6718
图 80 蜈蚣草 Pteris vittata
图 80 蜈蚣草 Pteris vittata 1. 叶;2. 叶的上部;3. 羽片的一部分放大,示下面的孢子囊群。(马平绘)(绘)
图 80 蜈蚣草 Pteris vittata 1. 叶;2. 叶的上部;3. 羽片的一部分放大,示下面的孢子囊群。(马平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